查看原文
其他

蓝庆新、童家琛: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可持续发展研究

蓝庆新、童家琛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
2024-09-04

点击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    关注我们


蓝庆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童家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

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保税维修和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取得积极发展成效,逐渐成为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与此同时,我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应从外部政策监管环境、便利化措施及自身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加快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目标。


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进,注重创新驱动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型成为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2021年11月,商务部印发了《“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对外贸易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针对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提出要释放创新活力、提升数字化水平。当前,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新赛道和新高地,为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态势,应从顶层设计出发进行战略规划和整体部署,释放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蕴含的潜能,推动我国贸易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现状


1

跨境电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自2015年起我国分五批设立了10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覆盖30个省区市,在区划内试行高水平的税收及资助政策,对全流程技术标准和业务流程进行探索。从规模来看,2021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1.9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额为1.44万亿元,增长24.5%。


依托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我国已形成“六体系两平台”等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目前已出台近百项支持政策,各层级标准40余项,基本建立跨境电商政策及标准体系。从地理分布看,东部地区在跨境电商规模上占据优势,中西部地区增长势头更强劲。从省区市情况看,2020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排名前五的省份为广东、浙江、河南、福建和湖南。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来看,广州、东莞、郑州、宁波和深圳名列前茅。


2

海外仓成为新型外贸基础设施

海外仓是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具有提高出入境效率,缩短服务周期,提升周转速度,大幅降低成本等优势特点,对跨境电商发展和国际市场拓展起重要支撑作用。截至2021年底,我国海外仓数量已超过2000个,总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其中在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海外仓数量占比接近90%。目前,海外仓建设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关法规及标准建设多处于地方层面,如广东省《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服务管理规范》等。在全国层面,《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运营管理要求》于2021年12月启动,填补了国家标准的空白。


3

市场采购贸易以内贸做外贸

市场采购贸易指在特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通关手续在采购地办理的贸易方式,它支持用内贸的方式做外贸。2013年4月,市场采购贸易首次在义乌实行,并逐步获得推广。自2015年起我国先后增设四批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总数达到31家,覆盖15个省区市。2021年,全国市场采购出口约9303.9亿元,同比增长32.1%,占同期出口总值的4.3%,拉动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7月,市场采购贸易主体备案数量已超过15万家。浙江省和广东省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主要阵地,2020年两省的市场采购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达84%。


4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助力“稳外贸”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是基于信息技术和标准化的服务平台,可以将外贸业务中的融资、通关、物流、保险及退税等环节整合,以代理身份与企业对接,发挥规模化优势以降低成本,提升业务效率。截至2021年7月,我国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数量已超过1500家,服务客户数量超过20万家。目前,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自2016年起,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相继印发文件,从主体责任、代办退税、认证标准、监管模式、信息共享、外汇收支等方面作出规定,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


5

保税维修为外贸质量注入动能

保税维修是指将高附加值产品通过保税的方式从境外运入境内检测维修后,复运返回来源地的新型外贸模式。2014年6月,保税维修业务试点在东莞、北京、深圳、苏州等地率先开展。2015年12月,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规定企业可以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并在2018年将其业务范围扩展到监管区域外。发展保税维修能够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延伸产业链长度,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同时,保税维修能促进货物服务出口,吸引优质外资,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自试点开展以来,保税维修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已涵盖航天、船舶、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数控机床、通信设备、精密电子等55类产品。


6

离岸贸易提升贸易竞争力

离岸贸易是由转口贸易演变来的新型贸易模式,具有订单、货物和资金“三流分离”的特征。借助离岸贸易,市场主体能在便利化政策环境及低税收负担下以第三方身份参与交易过程。在离岸贸易中,资金结算在境内进行,通过资金和信息的流动,促进人才、数据等要素的汇集。同时,离岸贸易的发展能够推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其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化水平。海南自贸港和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发展离岸贸易的核心区域,自试点开展以来,相关支持保障政策不断涌现,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上半年,海南新型离岸贸易业务收支规模达到37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

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存在的问题

跨境电商:产品同质化严重,配套服务体系及支持政策不健全


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商家涌入,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出现恶性价格竞争。企业品牌意识薄弱且竞争力不强,知识产权意识有待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有待完善,部分电商平台信息泄露、网络金融诈骗风险较高。电子商务法律政策不健全,售后服务问题、网购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效率低下。对电商平台的监管仍需加强,涉及质量问题或跨境逃税时,对平台进行处罚的同时对涉事企业的监管及处罚滞后。人民币支付结算体系建设亟需加强,企业在使用PayPal等交易工具时处于弱势地位。物流及供应链问题突出,跨境运输运力不足引起货物积压及运输缓慢,境外终端配送及商品交割成本较高。跨境电商征信体系建设不足,消费者易对购买的时效性及退换货问题产生担忧。

海外仓:运营能力有待提升,布局和规划不合理


海外仓建设对企业有较高资金要求,包含仓库建设、设备购置、系统研发等前期投入及头程成本、仓储费用、本地运营成本等后期费用,企业面临较大压力。海外仓信息化程度有待提升,缺乏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与专业人才,与物流系统和跨境电商平台对接不完善,多依靠劳动密集型作业方式提供服务,易导致处理速度慢或匹配错误。部分海外仓建设缺乏合理规划,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完善法律监管机制,易引发偷税漏税等行为。多数海外仓只保证实现基础服务项目,增值服务范围有待扩大,核心竞争力和本土化程度亟需加强。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发展水平不高,规范性不足


市场采购贸易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匹配度不足,未明确所得税征缴方式,易引发市场主体担忧导致经营行为短期化。部分获批试点市场特色与后续出口商品品类不符,各地试点共性大于特色。存在市场参与度较低,试点数量不足,覆盖范围较窄等问题,目前有超过20个省份未开展试点或只有一个试点。试点规范有待统一,各试点在平台功能、商品认定及价格库等方面不尽相同,易造成资源浪费及效率损失。受过去外贸实践影响,市场采购收汇率较低,收结汇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原始法定凭证,主要通过代理机构代理申报,易造成错报多报漏报,影响贸易数据真实性。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能力有待升级,政策环境需要优化完善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多集中于通关、结汇、退税等基础环节上,与外贸企业日渐丰富的多元化需求相比存在升级空间。部分综合服务企业数字化程度较低,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规模匹配度不足,票据、物流、资金等信息管理及风险管控不规范。监管配套政策出台速度较慢,政策落地及执行效果有待加强。监管模式创新包容度有待提升,政策环境亟需优化。代办退税模式中税务风险问题突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有待规范,风险控制责任主体不明晰。

保税维修业务:范围有待扩大,监管模式创新程度较低


部分行业存在技术门槛,开展业务所需专业设备、工具和人才较为紧缺。保税维修产品种类有限,其业务范围限定在维修产品目录中的产品上,医疗器械及车辆电子元件等旧机电无法入境。维修所需物料数量不确定,多批次申报领取物料使通关手续更繁杂。坏损零部件及边角料在复运出境过程中易受目的地环保政策影响,如果无法复运需委托处置时,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数量及处理承载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审批手续及通关流程有待简化,通关效率及便利程度存在优化空间。协同监管机制建设亟需强化,监管部门的协作及信息共享程度不足。

离岸贸易:发展基础条件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有离岸贸易收支占所在自贸试验区贸易规模比例较小,带动提升作用发挥不充分。发展所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备,配套支持政策不完善,对优质市场主体及高端要素资源汇聚能力不够。金融开放水平及创新程度较低,离岸支付、结算等必要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离岸税收政策优惠力度不大,缺乏足够吸引力和竞争力,离岸业务税收法规政策与国际标准接轨程度不够。缺乏国家层面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离岸贸易法律法规,离岸金融相关法律相对落后,无法从法律层面获得切实保障。离岸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利率与汇率及信用风险较高,风险监测管控能力不足。



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应完善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政策,推动海外仓发展,积极发展市场采购贸易,加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服务与风险控制能力,促进保税维修企业监管创新,多方面培育发展新型离岸贸易,以贸易创新发展为动力,培育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1

完善跨境电商发展支持政策

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健全跨境电商信用评价管理体系,促进进出口退换货便利化。有序扩大跨境电商综试区范围,开展考核评估工作,建立退出机制。依托各地区位优势,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与国际先进经贸规则和标准的对接。促进企业合规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协作。推动相关机构为跨境电商提供便利化金融及结算服务,研发安全可靠的支付产品。找准品牌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开拓新型商业模式,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生态链。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实现多元化出口。引导卖家通过独立建站等方式掌握业务主动权,避免过度依赖海外第三方平台。


2

积极推动海外仓高质量建设

促进金融服务创新力度,综合运用结构化融资、BOT等模式推进海外仓建设。提高海外仓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借助大数据打造智慧物流系统,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利用数字技术对消费者喜好、购物习惯、市场需求等进行分析与预测,提升本地化运营水平。整合已有平台资源,对海外仓建设选址和布局给予指导规划。建立完善的海外仓服务网络,带动各地优势产业出口,提高市场占有率。优化升级海外仓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与内容,逐步增加售前售后增值服务。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前置海湾城管理,推动前置仓与海外仓联动发展。优化海外仓出口退税管理,完善外汇结算体系,加强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制度建设。


3

激发市场采购贸易活力

适度放宽市场采购贸易适用范围,发展线上虚拟市场,形成更普遍的贸易方式。借鉴跨境电商试点做法,通过报关单、提运单、海外仓入库单、海外仓出库单“四单对碰”解决贸易真实性问题,通过“分送集报”解决进口零售碎片化问题。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提供更多补贴和融资授信支持,加快退税进度与所得税改革,理顺收益与税赋的平衡关系。鼓励商户通过联网信息平台交易,从源头输入订单信息,通过平台进行如实申报或备案,提高贸易数据精准性与真实性。强化事前风险预警、事中重点检查与事后追溯负责制度,提升出口品质。


4

加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风控能力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要根据需求提升服务能力,在已有服务范围基础上向信用信保、验货认证、金融服务等领域拓展。优化外贸综服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完善出口退税风险控制体系。强化代办出口退税中主体身份判断及单证数据合规管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设资金流管理系统,实现与企业收汇与退税的准确对接。坚持并强化海关“双罚”机制,强化服务对象主体责任,在非必要、无故意、无重大过失的条件下,适度减轻服务企业责任份额。优化综服企业评级标准,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设。


5

推动保税维修企业监管创新

加强保税维修海关监管,严格对照产品目录确保业务合法合规开展。适度降低保税维修企业注册门槛,积极培育高技术专业化人才,壮大保税维修经营主体。按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原则合理有序扩大保税维修产品目录范围,探索建立“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依照行业特点与企业自身情况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方式,适度给予企业便利的政策支持,避免“一刀切”式管理。简化货物核验审批流程与进出口通关时间,减免保证金等相关费用,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强化保税维修及用料电子底账管理,加强与海关平台的数据对接建设,提升申报核销效率。推动建设多部门全流程协同监管平台,促进信息共享,提升监管效率。


6

多方面培育发展新型离岸贸易

推动优化金融服务,为离岸贸易主体提供资金及跨境结算便利。加大金融开放力度,提升跨境人民币收支业务便利化程度,推动数字人民币离岸贸易应用。制定更具竞争力的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吸引优质外资入驻自贸试验区,发挥总部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配套公共服务水平,为离岸贸易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强化顶层规划设计与地方协调发展,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聚集,推动建设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贸易中心。利用先进技术强化监督管理,建立信息服务与风险管控平台,促进离岸贸易健康发展。



(本文原载《国际经济合作》2022年第2期,50-57页。公众号刊载为缩减版,注释从略,如需全文,请前往知网下载)




微信号|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



责编丨郭语

美编丨周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